丝绸之路,东起长安(或洛阳),西至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横跨欧亚大陆,在我国境内有1700公里以上。目前学术界将这条丝路划为三段:即东段段--关陇河西道;中段--西域道;西段--中国境外段。东段又分为南、中、北三道。固原的地理位置,正处在东段北道的交通要道上。
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可以把固原的丝绸之路归纳为:
唐中叶以前的长安--凉州的北道。其大致走向是:由西安沿泾河向西北行,经陕西的咸阳、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及甘肃的泾川、平凉进入宁夏固原境;过三关口,再由瓦亭折而向北,经青石嘴至开城抵达固原城;沿清水河向北行,再经三营、黑城,沿苋麻河谷至海原的郑旗、贾尚,过海原县城、西安州、干盐池,再次进入甘肃;从甘肃靖远县东北的石门附近渡黄河,经景泰县抵凉州今甘肃武威。
这段道路沿途平坦,多数地段沿泾水、清水河而行,而后又有苋麻河谷可循,山不险峻路不陡,大车可通行无阻。东汉时刘秀亲征高平,河西太守窦融与五郡太守驾车会高平,浩浩荡荡的大军与战车就是走这条道。
唐末五代时,由于固原被吐蕃占据,中西交通改用他线。到北宋初年,全线复为通途。从日本栗棘庵所藏的宋代地理图刻石拓本上仍能清晰地分辨出这条大道的走向。从长安到固原的道路如前所述,到固原后向北走,至三营折而向西,经黄铎堡唐石门关,宋平夏城出寺口子,至红羊房,折而向北,经海原县的树台、西安州,在西安州分为两路,一路由西安州到兴仁,再到靖远;另一路由西安州到打拉池,入靖远县。
元代以后,丝绸之路改由六盘山至兰州新线。它的走向是:由西安到平凉,再到固原的瓦亭,在和尚铺西越六盘山,过隆德,再经甘肃的会宁、定西、偷中抵兰州,由兰州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整个线路,大致与今天的西安——兰州公路线相同。显而易见这条线路比前两种要捷近得多。
以北道为主轴,还有两条道。一条是由长安西行陇州后,不再攀越大震关,而是沿陇山东麓过华亭县,至泾源,穿制胜关秦汉时的鸡头道,过六盘山,即可抵达陇西郡。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出巡陇西即走此道。过鸡头道向西北行,也可沿祖厣河而下,在靖远北石门川黄河东岸或颤阴口渡河,进入河西。或者沿泾河至平凉,由崆峒山东陕进入泾源,走鸡头道。公元前110年冬十月,汉武帝巡狩西北,"西临祖厣河而还",也是走这条道。
另一条是由咸阳至北地郡治所宁州今宁县,沿茹河进入固原。汉代班彪前往安定固原,就是走这条道。
历史上的固原,自泰汉以来就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控扼着丝绸之路。南北朝时期,随着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大批外国使节、胡客商贩、佛都信徒往来于这条通道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时至今天仍在发挥着它古老而年轻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景区票价:
景区特色: